【自媒體 #018】自媒體真的能打造被動收入嗎? - Part 2 線上知識產品


【自媒體#018】自媒體真的能打造被動收入嗎? - Part 2 線上知識產品

嗨~我是老K👨🏻‍💻

昨天我收到了一則 IG 的私訊:

從十一月我消失開始,其實是一直在很認真帶第一批自媒體課程的學員,走過五週的上課時期。

這五週之中,帶著大家從定位、市場調查,到學習架設網站、SEO,最後又學習如何經營電子報,以及兩種自媒體商業模式的變現策略(聯盟行銷、知識產品)

都收到讀者敲碗了,就算半夜寫也想要繼續連載之前答應大家要寫的「自媒體被動收入系列文章」!

如果你是最近的新讀者,歡迎先回到上一篇看

❓我總共做過哪些自媒體的「被動收入」項目呢?

上一封信有大概提到過,我自己做過具有「被動收入」特質的「自媒體商業模式」,大概就是三個方向:

  1. 網站的產品聯盟行銷
  2. 線上課程、知識類產品銷售
  3. 網站的業配合作&交付(需要團隊夥伴)

基本上前兩種商業模式,都可以透過專業、內容的累積,來做到低維護成本、高收益的「收入槓桿」。

不過第二種線上課程稍微複雜一點,這篇就來跟大家拆解來說說。


⭐ 被動收入二、線上知識產品

線上課程應該是這兩年間成長巨大的一個線上類產品,還記得以前身邊沒有那麼多課程資訊,現在則是三天兩頭就會在廣告、電子報、或者某些知識類 KOL 的限動,看到某某課程正在募資。

甚至偶爾會出現「才剛買 A 課程的募資,課程都還沒上架,另一堂感興趣的 B 募資課程也開跑了」的情景。

做為走上線上知識產品之路的自媒體 KOL / 講師,我也很能理解為什麼對於知識產品大家趨之若鶩。

我自己在到目前為止開設了 2 堂線上課程、 2 堂講座課程、 2 個知識包之後,親身體悟到知識產品有幾個優點:

  1. 成本極低:基本上成本最少最少可以縮減到講師一個人的製作成本,雖然現在很多大募資平台的課程都越來越精緻,但其實也有很多個人講師,租個課程平台 + 金流系統,靠 Zoom 錄製直播畫面一樣能分享知識。
  2. 能多次販售:要能夠達到收入擴張提升,可以選擇增加影響的人數,或者提升產品的單價。線上知識產品就是一個非常能「增加人數」的產品。想像一個一直都在做英文家教的 1v1 英文老師,研發了一套人人可用的英文學習框架,並且在網路上開始公開分享、販售課程。這不僅是造福很多想要居家學英文的人,也同時能為這個英文老師帶來很大的學員數、影響更多人,收益就跟著提升
  3. 教學省力:線上知識產品不一定要是完全的錄播課程,可以是「教練陪跑」搭配「部份錄播基礎影片」,或是「知識模版系統」+「直播課程講解」。總之可以把 ”適合大家自己學習操作” 的部份拆出來變成事先準備好的知識產品,後續就可以讓講師、知識分享者專注於講解那些「比較需要客製化、個人化、與學員互動的內容」

除了以上這些比較表面的優勢以外,我本來就是個很喜歡「幫別人解決問題」的人。

很大部份的工作成就感來源,就是能把自己會的東西拿出來幫助大家,也因此很適合做教學、做問答等線上知識產品所需要的內容


❓知識型 KOL 或素人,怎麼開始建立線上知識產品?

過往在週報【自媒體創業週報 #002】我怎麼一步步開設第一堂線上課程的?中,有分享過我最一開始踏入線上知識產品的故事。

而如果是要我建議一位素人或知識型 KOL,如何開設線上知識產品,大概會有幾個建議的步驟方向。

(這也是我自己在課程上教學的)

一、探索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絕對是做線上知識產品最需要第一步掌握的!

別看好像很多成功的線上產品,其實背後很努力錄製課程、準備內容,開設之後每個月卻很少人購買的講師也大有人在(這些講師我也實際接觸過、一起討論過後續計劃)

而到底該如何掌握市場現有需求呢?我自己都會使用兩種不同的需求分析方向:

👥 針對無粉絲基礎的素人,你可以這樣做:

  1. 分析同主題類型產品:透過 Google 關鍵字 or 到各大課程平台,搜尋同領域知識產品的發展現況,分析銷售頁面上的需求、學員問答中的提問與回答等,去摸清對方鎖定的受眾細分需求是什麼。
  2. 各類論壇/社團,去蒐集拆解受眾實際問題:在 ptt / dcard / fb 社團 / line 社群,都可以看到很多主題討論社群。去實際看看自己領域的受眾都在討論些什麼,探索更深一層受眾的真正需求,並全部蒐集。(需求可能有分成「適合做成知識產品」與「不適合」的,都可以先蒐集)
  3. 關鍵字數據分析,查看延伸的關鍵字:這步驟只有在比較熱門的主題領域適用,如果你懂 SEO,那運用關鍵字技巧探索現有的搜尋意圖,也是推測需求很棒的方式。


而如果你是個「有粉絲基礎」的 KOL,我更建議你直接多多接觸你的受眾。

我常說:「自媒體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競品」

因為粉絲買單你的產品,很大部份可能是因為對你有信任、常看到你展現自己的專業。

就算他已經購買過其他類似產品,他也很有可能「因為是你」而購買你的版本,希望得到你的教學。

所以我們更可以直接去貼近我們的粉絲與讀者,詢問他們「真正需要些什麼」,並提供高品質的產品或服務,這樣就更精準。

👀 以下兩種接觸式的受眾分析,是我實際嘗試做過的:

  1. 問卷型分析:我曾經在這份週報中,也詢問過大家「對於自媒體課程」的需求與看法,那時總共大約 700 個自媒體訂閱者,大約收到 2-300 份左右的問卷回饋

    問卷比較適合詢問 “執行方向”,因為就算是開放式問題,大部份人也不會太認真填寫長文。
  2. 訪談型分析:剛好 2023 年底新開的自媒體課程審核學員蠻嚴格,我希望每一位進來的學員都經過「主題」與「目標」的篩選。

    「主題」要適合我教學內容能實踐的(靠經驗與學員討論),以及「目標」要合理能達成的,我才會表達我想要對方成為我的學員。

    因此我會透過很深入的訪談、問題討論,邊實際幫學員在諮詢中解決困惑,同時也評估這位同學渴望做到的自媒體模式是否是我能教學的。

當我們越瞭解我們的粉絲讀者,我們就越能找到產品市場切入點,去設計「真正能解決受眾問題」的知識產品了。

二、設計你的產品階梯

產品階梯簡單理解,就是當你手上蒐集到很多很多受眾需求之後,接下來你可以把受眾需求做分層、去規劃各種需求對應到的實際產品。

舉個實際案例(下面拿我自媒體課程的其中一張圖片舉例):

  1. 針對想要知道「自媒體如何入門」的人:可以推出單次的講座、或者單一平台(比如 IG)的實踐方法產品
  2. 針對想「打造穩定經營模式策略」的人:可以推出完整的線上課程 or 營隊,帶他們在自己專業領域中找出自己的經營策略
  3. 針對想要「突破自媒體經營困境」的人:可以推出顧問指導或諮詢方案,客製化解決問題。
  4. 針對已經到一定階段,有資本想要「直接購買結果」的人:可以推出代操、團隊代培訓,或者直接幫對方建立流量保證的服務

當我們在規劃好受眾需求的層級,我們可以從中挑選出我們最想要當作「主力產品」的產品是哪一個。

推薦把自己想要做的產品放到階梯的中層,就可以幫助你去思考向上層走的 up-sell 產品內容,以及向下層走的 down-sell 或是免費名單引流產品該如何設計。

三、建構你的自動化行銷漏斗

以我自己來說,其實自動化行銷漏斗還沒有建立的很完全,這也是我 2024 年的目標。

在執行流程上,建議大家也不要一開始就想著如何行銷,而是先專注於「確定受眾需求(知道大家需要什麼)」及「設計好產品(針對需求去做出高價值的產品)」,再來回過頭補足行銷流程上的缺口。

以自動化行銷漏斗來說,概念就是「設計陌生客戶從接觸、吸引、轉換、複購的流程」。

以上面的自媒體案例來說

  1. 接觸:透過自媒體 Reels / 文章,或是打廣告讓對自媒體感興趣的陌生人接觸到我。
  2. 吸引:提供免費的價值、產品,吸引客戶走入你的產品階梯(是要真的提供價值,不要做那種很吸睛但東西很爛的產品吸引陌生客戶,反而名聲會越傳播越差)
  3. 轉換:在不同的內容中,去將受眾進行分眾、提供他們需要的產品並且銷售轉換。銷售過程其實很自然,就是你必須要先把你的產品 or 產品需求陳列出來,讓受眾有機會自然的挑選即可,不一定要非常促購、促銷。
  4. 複購:當產品品質好、或是產品建立了延伸需求,就能創造既有客戶複購的機會。 e.g. 聽了一場高品質講座,想聽更多所以購買後續的線上陪跑課程。

打造好了這四大步驟後,接下來就是一步步去將這些流程自動化。

比如海外常見的使用 ClickFunnel 平台 + Convertkit 電子報 + 金流系統,就能做到將上述步驟都自動化、變成一個自動化漏斗的設計。

只要將流量灌入漏斗,就可以在每個轉換階段統計出數據,再逐漸優化漏斗設計就行了。

(自動化漏斗能讓我們在行銷上更省力,而可以更專注於開發或者優化現有產品,我覺得也很必要。)

如果這方面未來我有什麼實踐案例與心得,再來與大家多多分享!


💭 線上知識產品,並不是人人適合建立

回想我變為全職創作者的一年之間,我常常在思考:「我有沒有什麼專業,可以變成線上課程?」

那時候並沒有那麼多平台課,我甚至完全不知道我手上的 Notion 專業,原來可以變成像現在一樣破萬學員的《Notion 實戰課程》

「線上課程並不是人人能做,做的不好甚至很容易賠上你整個人的名聲。」

這是我常常跟身邊 KOL 朋友分享的一句話。

我常說:真的有太多明明不是講師的人,卻因為知識變現風潮,走上講師的路。

然後講課照著 PTT 念,然後感知不到學員真正的需求、就自顧自的把課程教學完。

看著現在滿街的募資課程,其實我也默默的轉換了我的策略。

我目前知識產品的設計改得更「精緻化」,也就是我變得只針對「少數人」的「高需求」提供「高價值服務」。

我也希望收到「真正需要我幫助」的學員們,針對自媒體領域,能只購買我的一堂課,就買到他在網站經營、電子報經營、課程設計打造、產品銷售、社群擴散等方向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

原先可能在平台上開設的千元課程,只是把講師知識系統化錄製的單向課,慢慢的不再是我的目標。因為千元課程要達到能養活品牌的營收,勢必需要販售 “大量”。

但市場上課程越來越多,相信這個 “大量” 也會越來越難達成,到最後大家就只能瘋狂打廣告行銷、戳人性弱點,讓很多「本不該買課程」的人買了課但又沒有上,逐漸惡性循環。


我自己從跟雷蒙三十品牌合作 Notion 教學的過程,也學到了「線上學習 3.0 模式」,也就是透過線上營隊、網狀學習、助教制度,來創造「不只能跟講師學、更能跟同屆學員學習」的學習環境。

Notion 訓練營就是這個模式的最佳實踐,相信參與過的讀者都有很不錯的體驗)

雖然說建立線上營隊制度、要招募到很多助教目前對我來說有點太龐大,但我也能汲取其中的經驗,做出變化式「以錄播課程為主、教練陪跑為輔」的陪跑型課程。

至少能與平台課程做出差異化,也更能變成「不求學員多,只求幫助每位學員達成目標」的教學模式。

這也就是我 2023 年底在忙碌的《自媒體被動流量變現系統》的核心定位:

把通用知識錄製成錄播課程(對學員對講師都更省時),但針對學員定期舉辦工作坊、每週提供線上諮詢陪跑,讓學員能推進進度、實踐各自領域的自媒體商業模式(針對人容易「買課不上」的缺點,提供更多的陪跑推進)。

整體來說,也希望市場上能有更多「能滿足品牌收益,同時也能做高品質產品」的 KOL 跳出來。

讓線上知識產品不再只是商人「很好變現的工具」,而是真正能做好教學與知識分享的「優質產品」。


這篇的篇幅稍微長一點,我也把我課程教學到小部份的內容分享給願意訂閱我週報的你。

如果有任何延伸問題想問,都歡迎回信告訴我。

2024 年 1 月,我會開放《自媒體被動流量變現系統》課程的少量免費諮詢名額。

主要是我一月還在優化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但已經有好多人正在敲碗、願意在我優化的同時就先加入卡位,所以我也希望早點讓這些朋友們進來(很多都是自媒體熟識的朋友XDDD)。

如果你對我的自媒體課感興趣,可以先加入等候名單

我到時候會先發布諮詢預約資訊給等候名單有填寫的讀者,三天後才會開放給這個週報訂閱者哦!

(如果你過往曾經填寫過問卷、在社群上敲碗過,也請重新填寫等候名單~我才知道你現在還有興趣)

就算到時候線上諮詢你沒有加入課程,相信一小時的免費諮詢你還是會收穫滿滿!

下封週報希望能來與大家分享「自媒體被動收入 Part 3 - 廠商合作」

那我們就下封週報見啦~

“願我們都能在滿足個人生活的同時,也帶給他人與這世界更多價值!”

—— 老K👨🏻‍💻


📌 學習更多「自媒體創業經營技巧」

歡迎參考老K主講的《自媒體創業講座:從零開始的網站經營策略守則》

  • 看到領先時代團隊三年的完整商業模式,還有內容創作飛輪的規劃。
  • 聽老K無保留分享所有商業模式,如何靠聯盟行銷打造被動收入商模,並成立團隊擴大規模,還有未來規劃。
  • 報名還送《網站經營入門實戰影片課》,包含獨家主機商優惠、完整架站教學、SEO 撰文技巧,讓你無痛開始架站做自媒體。

領先數位週報 & 自媒體創業週報

分享數位工具、自媒體創業經驗,以及團隊每月的成長、發生的各種故事。

Read more from 領先數位週報 & 自媒體創業週報

嗨~我是 Yuria 🌶️ 隨著團隊的擴大,跟大家見面的時間又拖長了一點呢! 最近在看 Netflix 的日本實境秀「離線找真愛」,簡單來說參與者在節目裡面無法使用科技裝置,只能使用「寫信」的方式跟其他成員溝通 不知道為什麼今天在寫電子報時候有一種我們也是在用信件的方式跟大家聯繫關係,有一種浪漫的感覺(?! )自己在幻想每月都有人在等待我們的信件… 歡迎隨意回信給我,大家一起耍浪漫 ❤️ 什麼奇怪的 CTA XD p.s. 今天最後會跟大家分享我去富國島數位遊牧的心得,也會分享推薦的餐廳、咖啡廳、地點~ 👀 📌 本週領先團隊創作精選 什麼是網路釣魚?5 招教你辨識釣魚網站,遠離詐騙! ⭐️ 這篇文章可以學習到: 釣魚網站是什麼? 釣魚攻擊的方式與案例 如何查詢網站是否安全 萬一按到釣魚網站怎麼辦? 如何有效防範釣魚攻擊? 🌶️ Yuria 點評:只要你有在用科技產品,都必須看這一篇文章!!很謝謝小豆分享了這麼完整的網路釣魚文章,很多內容都是我們日常常常接觸,也常常忽略的地方~趕快去看文章了解要如何辨別、預防,保護好自己的網路使用安全 ⚠️ 查看全文 如何隱藏 IP 位置?5...

歐嗨唷!我是小豆 🌱 繼上次分享我的身體狀況後,最近真的狀態超好,頭好壯壯,感覺整個人都充滿活力!(*‘ v`*) 收到大家的回饋,有人建議我去看看免疫系統科,所以我也去看了醫生,吃了藥,也嘗試了中醫調理,還調整了一些飲食和作息習慣,現在好多了!終於(撒花) 精神和工作產能都回來了,整體狀況超級好,真的覺得很開心、很充實 🧡 而且我也漸漸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專案和時間管理方式,下面的小故事會和大家分享~ 接下來,我計畫慢慢開始培養運動習慣,鍛鍊體力和肌耐力,期待能夠邁向更加健康的自己! 最近天氣變化很大,大家也記得要注意溫差、保持健康哦。 📌 本週領先團隊創作精選 【2025 遊戲 VPN 推薦】真實評測、挑選指南,讓你越玩越快越安全! ⭐️ 「VPN」可以做到: 提升遊戲穩定性,避免掉線或卡頓 繞過地區封鎖,解鎖全球遊戲內容 保護隱私,避免 DDoS 攻擊 💭 如果你符合以下情況,推薦你使用: 需要降低延遲,提升遊戲流暢度 想要繞過地區限制,解鎖更多遊戲內容 在公共網路或高峰時段玩遊戲,需保護隱私和資料安全 ※ 適用平台:Mac 專用、Windows 專用 🌱...

嗨嗨~我是 Vita ✏️ 2025 年是非常特別的一年(雖然只過了兩個月 🤣),我成功兼職網站編輯了!現在是領先時代的新夥伴!很開心認識大家~~ 我目前是一名後端工程師,同時經營手寫字「筆墨書店」,今年的目標是把手寫字變成正職,邁向自由工作 💪 你可能會好奇,身為工程師的我,怎麼會兼職網站編輯?這段心路歷程,我寫在下方的本週小故事,記得看到最後唷! 📌 本週領先團隊創作精選 【教學】雙螢幕使用技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產能的雙螢幕工具教學分享 ⭐️ 「雙螢幕」可以做到: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比對資料超方便 可以同時處理多個任務 適合線上會議與諮詢 💭 如果你符合以下情況,推薦你使用: 需要大量瀏覽網頁,需要比對文件的研究人員 習慣用數位工具筆記線上課程的學生 使用繪圖軟體時,需要瀏覽大量素材的設計師 ※ 適用平台:跨平台通用 ✏️ Vita 點評:身為網頁工程師,雙螢幕絕對是標配!我記得入職第一年,就自己搬了一台螢幕去辦公室,外接 14 吋的筆電,一邊寫程式,一邊比對規格文件,效率提升超有感!如果你的工作需要瀏覽大量文件,雙螢幕工作法絕對值得一試! 查看全文 【PhotoG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