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 #030】Instagram 演算法改變,還能經營嗎?嗨~我是老K👨🏻💻 我現在剛好坐在前往高雄的高鐵上,這陣子從新北搬家到高雄老家,並準備在七月出發去世界旅居了! 近期剛好在社群上看見大家在分享著「IG 演算法改變」的消息,主要是「粉絲導向的內容曝光」不再是主流,而是 Instagram 會漸漸走向「獎勵原創內容」的演算法推播。 整體來說,會更鼓勵大家原創內容、並且不管追蹤多寡都會先將內容推播給一小群人,成功吸引他們觀看才會再擴大觸及。 如果以人群來分類這樣演算法的影響:
你如果想看更詳細說明,推薦看電商人妻的整理 ❓我怎麼看這次的 IG 演算法變動?其實對我來說,IG 一直都是我經營的「蠻辛苦」的一個平台。 在社群上,我們需要擁有自己的內容風格,也需要有自己的獨特專業。 更重點是,平台的演算法持續變動,社群的經營者也要有足夠的敏銳度去跟著改變。 就像是短影音出來後,圖文創作者(包括我)肯定都掙扎了一波之後,開始決定跟著嘗試新的創作樣貌、重新找回自己的創作流。 回頭看看我現在的 Instagram 帳號: 天阿~都是短影音、我喜歡分享的深度文字與人生體悟內容,已經在我的版面上幾乎看不到了。 (整個被演算法改變成他的形狀) 這也是我自己常常跟自媒體課程學員說的: 不論社群如何改變,大家要記得自己經營自媒體想要的生活樣貌是什麼。 如果你不想要一輩子跟著最新的演算法跟趨勢走,那你勢必需要找出能擺脫演算法,或至少有其他平台能幫你分散風險的方法。 👀 如果我不經營社群,那自媒體還能怎麼經營?前幾天朋友「豆仔」來我家拿東西順便看我搬家收拾,他說: 「欸~你前陣子拍的短影音再分析自媒體平台,阿你居然沒有提到 podcast,我傻眼~XD」 (瞬間覺得不好意思哈哈) 但其實這蠻正常的,所有在分享「自媒體經營技巧」的老師、前輩們,都只會拿自己拿手的平台來分享 而對自己不瞭解或沒做出成績的,很有可能會跟我一樣「不提及」,或甚至拿來當負面案例(這我不太喜歡,因為不能自己經營的不好,就說平台不好) 對我來說,社群媒體(IG、FB)我經營的很用力、也很有成效,但我一直以來都不喜歡。 我的自媒體經營從五年前開始一直到現在,核心架構都是:
如果不經營社群,在此架構下你能預想的就是「我會比較沒辦法做短期的流量爆發操作」 像是如果要辦促銷課程、或者推廣某次實體活動,就少了社群可以常常用限動、貼文或 Reels 各種角度分享,增加活動曝光。 不過,其實「電子報」可以取代部份這樣的內容,但只限於「精準名單」並且「深度經營讀者」的電子報。 如果你是電商那種發信方式(廣告 80%,有用內容 < 20%),那其實會沒什麼人看。 因此「如果不經營社群,還能經營自媒體嗎?」我個人是覺得可以的。 只要你搞清楚所有平台對你來說的定位與用途,你就可以找到替代方案去取代。 ☁️ 能讓生活最輕鬆的自媒體經營方式是什麼?這好像是我最近超常跟學員分享的: 雖然現在在趨勢上的自媒體經營方法很多,但我依舊喜歡大企業都在用的那套:網站 SEO + 廣告 SEM + 電子報名單推播 /Line @ 推播 + 產品銷售。 為什麼?因為這些東西已經存在很久,而且不會一直變動。 當平台本身的規則一直在大幅度變動的時候,你除了要保持原有就應該有的內容創新、持續成長之外,你還得顧及現在的內容型態與表達方式是否符合演算法的規則。 這對一些老手來說可能駕輕就熟,但對大部份專注於自己專業領域的經營者,又要同時關注「自媒體平台」的變動,跟兼職兩份工作一樣累死人。 💭 我自己夢想中的自媒體經營生活是: 每天早上起床,慵懶的泡杯咖啡、在陽光灑進來的書房裡開始一天的工作。 先從學習自己關注的幾項事物開始,下午寫篇篇電子報給讀者們,或整理回顧一下自己累積已久的網站文章、看看長遠被動流量是否有波動,而晚上再跟我的課程學員做諮詢或回答問題。 ❌ 而絕對不會是: 早上一起床就拿起手機,先看看昨晚發的社群貼文 —— 可惡怎麼這麼少人按讚,我要下一篇來改改內容方向 然後花幾小時寫內容企劃、拍攝、剪輯、上架,最後換來一個「不知道會不會有成效」的賭注。 偶爾接了廠商業配、團購,還得不斷擔心推廣成效、花很多力氣從各種角度切入,試圖把消息推播到「自己的粉絲」手上。 想想也覺得很扯,努力經營了好幾年,卻連自己的粉絲都難以觸及到。 要說這就是社群生態,那的確就像是職場一樣殘酷:不養那些經營多年的老員工,而是更偏向於推播那些新穎且保持創意的內容。 不過在自媒體經營上,就別這麼累了。 記得好好把自己的「老員工資本」保留好,累積被動流量、累積你的私域名單,讓你在主動流量爭取上可以稍微放鬆一點、壓力釋放一點吧! 📌 結語真心希望每個自媒體經營者,不要陷入流量與粉絲數壓力,也別卡在產品銷售不出去卻不知道如何是好,或者一身技能卻不知道如何成功靠自媒體賺到生活費的狀態。 如果你們真的需要建議,我的團隊有提供「自媒體免費策略諮詢」,會先讓你填寫你的自媒體狀況表單,然後花 1 小時左右時間跟你深度聊聊。 在諮詢過程,我們會偏向以「被動流量經營與知識變現」的角度給你建議,所以不一定所有領域都適用。 不過你也不用擔心,我們團隊不是那種「會硬講」的團隊,每一位諮詢的顧問都是跟了我一起經營領先時代品牌兩年的夥伴,經驗豐富度真的都超強。 如果你想跟我們諮詢,就回信跟我說,我就把預約諮詢前要填寫的諮詢表單回信給你唷! 記得,替自己主動爭取機會,在自媒體經營的世界裡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習慣。 也希望大家好好珍惜我們的免費諮詢機會,不要放鳥我們的顧問哦!(我會永久把你列入黑名單) “願我們都能在這追逐趨勢、偏好短暫的社會,找到能讓自己平靜的一隅寧靜。” —— 老K👨🏻💻 📌 學習更多「自媒體創業經營技巧」歡迎參考老K主講的《自媒體創業講座:從零開始的網站經營策略守則》
|
分享數位工具、自媒體創業經驗,以及團隊每月的成長、發生的各種故事。
嗨~我是 Yuria 🌶️ 經過了4 個月後,又兜兜轉轉回到了峇里島! 在跟老K還有其他領先時代夥伴分享的時候,大家也敏銳地意識到我是用「回」這個字 目前數位遊牧過的幾個國家裡,峇里島是唯一讓我有「我屬於這裡」這樣感觸的地方 這次數位遊牧,也是跟幾個創作者一起 我們就有聊到關於對「峇里島」的想法,也發現到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太喜歡 總結下來,我們發現 最能讓你過上符合你工作、生活習慣的地方,最可以讓我們感到舒適及歸屬感 以我來說,在峇里島的倉谷 健身房到處都是 健康飲食到處都是 不論是跳舞、拳擊、衝浪,都可以騎車 10 分鐘內抵達 工作風氣也超好! 如果假日想要去酒吧放鬆小酌,也很多美麗的餐廳 工作結束,可以去海邊走走放鬆 這些都是我喜歡的生活及工作型態,而在峇里島我可以毫不費力地達成!(要吃的不健康反而很難…) 不小心前言就打太長 XDD 如果要小小的結論總結,就是 你要先找出自己最喜歡且適合的生活型態(更認識自己) 才能找到你的 Dream Place 我目前有在規劃開 Podcast...
嗨嗨~我是 Vita 😉 暑假已經到了尾聲,9 月份開學我就要回歸兼課生活了, 因為課程裡面會提到 AI,於是最近開始惡補 AI 工具,但卻越看越焦慮! 總覺得有好多東西都學不完,而且一直推陳出新, 你是否也有 AI 焦慮呢?我有整理了幾個緩解 AI 焦慮的小方法,放在最下面的小故事裡唷~ 📌 本週領先團隊創作精選 【Google Chat 教學】專為工作設計的即時通訊工具,完整功能介紹與操作指南 ⭐️ 「Google Chat 」可以做到: 即時通訊 建立及指派工作 任務追蹤與子討論串 💭 如果你符合以下情況,推薦你使用: 遠端工作者 需要協作的小型團隊 學校老師或學生 ※ 適用平台:跨平台通用 ✏️ Vita 點評:老實說之前對 Google Chat 沒有太深的印象,這次實際使用後,直接被訊息收藏、任務追蹤與子討論串的功能圈粉,終於不用再害怕訊息失蹤,或是忘記待辦事項了!如果你正在找一款好用的即時通訊工具,也許可以試試看 Google Chat 哦! 查看全文 別怕內耗,先學會用小成果鼓勵自己...
嗨~我是老K👨🏻💻 近期剛從臺北搬回台中,經歷一個多月的數位遊牧,終於回到台中租屋處了。 我們七月到了雲南大理待了一個月,其實說是數位遊牧但這次旅程其實蠻宅的,整天窩在住處工作 + 打遊戲 🤣 都不想出門 不過回到台中以後,近期我跟小A的興趣是晚上出門騎機車兜風,順便到不同的區去認識一下環境,探索一下未來想要定居的地方。 (然後結尾都會去逛個夜市或者夾個娃娃當作兜風結尾,看來是要胖了哈哈) 今年一直有想要買房的想法,所以近期就在探索台中哪一個區塊更適合我們。 如果有讀者有真的很喜歡台中哪一個區域、或地標附近的生活圈,也歡迎跟我們推薦看房/買房的目標生活圈! 📌 本週領先團隊創作精選 【2025 教學】Google Drive 電腦版好用嗎?一篇搞懂下載、同步、設定技巧 👨🏻💻 老K點評:這篇分享了 Mac 如何直接把檔案目錄與 Google Drive 串接在一起,我覺得這是個很實用的方法! 之前上過一堂數位整理課,裡面也是教學大家先把雲端硬碟跟電腦的資料夾串接,這樣就可以在電腦中管理檔案、又不會很多東西都存在電腦(電腦壞掉會有遺失檔案風險)...